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

以文本導讀出發之跨域與跨齡整合性PBL STEAM 教學(一)

我們研發了一套課程 以文本導讀出發之跨域與跨齡整合性PBL STEAM 教學
(其實是混在一起一起當撒尿牛丸啊啊啊啊啊啊啊笨蛋)
(根本國語文 自然與生活科技 資訊 社會 藝文 大亂鬥 XDDD )
(一個大混搭的概念)
最近配合局裡,正在發展跨域課程
也就是脫離單純以創客技術課程為本位思考
而是以議題式為中心,帶進相關領域的學習,創客只是其中一部分
而本組除了跨域,還要跨齡,
甚至是由國小至高中(跨很大@@)
後來因為一些因素,因此目前僅發展了國小版
但是我相信 ,用同一個核心理念為主軸
依據不同學習階段與先備條件能力 ,發展出類似結構,但深度廣度不同的課程
絕對是有可能的

為求謹慎 課程發展各小組還得進行實際課程演示操作
(真槍實彈上場,滿滿六小時課程)
(後來實證後發現,本課程若要玩真的,最好要有8小時)

其實之前在校內已有過跨域與跨齡等教學經驗,
但是沒有像這次這麼嚴謹 ,
包含文本導讀 ,討論與確認架構
花了不少時間,
但希望這個課程是有參考價值的

我們這次的主題,是老人與海,由文本閱讀理解出發
課程會有多少種可能性呢?
(其實各組差異非常大XD)
這次參與實驗的孩子,正好是到敝校參加創客偏鄉體驗課程的成員
最小大班,最大小六,
更巧的是,是來自海邊的學校(對老人與海會更有感唷)
再加入一位自學生(三年級),一位逃學生(小犬,三年級)



















參加實驗學生組成看起來很龐雜對不對?
但是回過頭來想,教室裡的孩子本來就不是均質的啊? 每個人的起點行為、學習態度、學習能力、家庭背景、生活經驗等,
造就每個不同的個體,不是嗎? 我們怎能期望用同一套課程框架來滿足所有孩子? 我們也希望這次發展的課程,更有彈性,
能讓具備不同能力、不同面向的孩子,能有各方面的收穫(這部分容後再述)

課程流程大致是這樣設計:
1.文本導讀,討論,同理心
2.討論老人的需求,找出情境中可能最急迫的
3.因應老人的需求,需要設計省力機械
4.以探究實作方式設計的簡單機械實驗,以各組跑站方式進行
5.歸納與討論實驗結果
6.由設計思考角度出發,各組討論老人最需要的搬魚機械該怎麼設計
7.各組實作出幫老人搬魚的機械(STEAM)
8.探討漁業資源枯竭、環境議題與漁村人口流失問題

接著教學實驗開始,請見

以文本導讀出發之跨域與跨齡整合性PBL STEAM 教學(二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